一、熱電偶的安裝說明
在生產中由于被測對象不同,環境條件不同,測量要求不同,和熱電阻的安裝方法及采取的措施也不同,需要考慮的問題比較多,但原則上可以從測溫的準確性、安全性、維修方便三個方面來考慮。
為避免測溫元件損壞,應保證其有足夠的機械強度,為保護感溫元件不受磨損應加保護屏或保護管等,為確保安全、可靠,測溫元件的安裝方法應視具體情況(如待測介質的溫度、壓力、測溫元件的長度及其安裝位置、形式等)而定。下面僅舉幾例以引起注意:
凡安裝承受壓力的測溫元件,都必須保證其密封性。高溫下工作的熱電偶,為防止保護管在高溫下產生變形,一般應垂直安裝,若必須水平安裝則不宜過長,并用支架保護熱電偶。若測溫元件安裝于介質流速較大的管道中,則其應傾斜安裝。為防止測溫元件受到過大的沖蝕,*好安裝在管道的彎曲處。當介質壓力超過10MPa時,必須在測量元件上加保護外套。熱電偶/熱電阻的安裝部位還應考慮其拆裝、維修、校驗的足夠空間和場地,具有較長保護管的熱電偶、熱電阻應能方便地拆裝。
二、熱電偶在安裝的注意事項
1、安裝的位置。 熱電偶 的安裝應盡可能靠近欲測的溫度控制點,使其測量端與被測介質充分接觸,遠離強磁場和強電場。熱電偶的測溫點選擇應具有代表性,不能安放在被測介質很少流動的區域內。當測量管道內氣體的溫度時,必須使熱電偶逆著流動方向安裝;當測量管道中流體的溫度時,必須使熱電偶的測量端處于管道中流速*大處,且使其保護套管的末端越過流速中心線;當測量固體溫度時,必須使熱電偶的測量端與被測體表面緊密頂靠,并減少接觸點附近的溫度梯度,以減少導熱誤差。
2、插入的深度。熱電偶安裝時,應將其浸入被測介質之中,并有一定的浸入深度。一般情況下,當采用金屬保護管時,插入深度應為其直徑的15~20倍;當采用非金屬保護管時,插入深度應為其直徑的10~15倍。
3、熱輻射作用。在熱電偶附近如果存在與其具有一定溫差的很大物體時,熱電偶將接受輻射能。從而顯著改變了被測介質的溫度,此時可采用輻射屏蔽罩來使其溫度接近氣體溫度,亦即使用屏蔽式熱電偶。
4、補償導線的作用。補償導線是指鏈接熱電偶接線盒與溫度指示儀表的一對帶有絕緣層的導線。正確地使用補償導線,不但可以講熱電偶的參考端延伸到院里熱源或環境溫度較恒定的地方,改善其測溫線路的機械物理性能,而且還能降低測量線路的成本,提高測溫準確性,即起到補償溫度作用。補償導線的使用還應注意,其兩連接點的溫度應相同,且不得超過規定的使用溫度(普通型不大于100°C,耐熱型不大于200°C),同時保證其與熱電偶連接時極性不得接反,否則將產生附加熱電動勢,對回路縱熱電動勢產生影響,從而增大測溫誤差。
三、熱電偶接線方法
熱電偶接線方法:熱電偶是和配套的二次表使用的,熱電偶用延伸電纜,接到二次表上就行了。這個電壓很小的,是mV級的,要分正負極的。
對熱電偶與熱電阻的安裝,應注意有利于測溫準確,安全可考及維修方便,而且不影響設備運行和生產操作.要滿足以上要求,
在選擇對熱電偶和熱電阻的安裝部位和插入深度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1、為了使熱電偶和熱電阻的測量端與被測介質之間有充分的熱交換,應合理選擇測點位置,盡量避免在閥門,彎頭及管道和設備的死角附近裝設熱電偶或熱電阻。
2、帶有保護套管的熱電偶和熱電阻有傳熱和散熱損失,為了減少測量誤差,熱電偶和熱電阻應該有足夠的插入深度:
(1)對于測量管道中心流體溫度的熱電偶,一般都應將其測量端插入到管道中心處(垂直安裝或傾斜安裝).如被測流體的管道直徑是200毫米,那熱電偶或熱電阻插入深度應選擇100毫米;
(2)對于高溫高壓和高速流體的溫度測量(如主蒸汽溫度),為了減小保護套對流體的阻力和防止保護套在流體作用下發生斷裂,可采取保護管淺插方式或采用熱套式熱電偶,淺插式的熱電偶保護套管,其插入主蒸汽管道的深度應不小于75mm;熱套式熱電偶的標準插入深度為100mm;
(3)假如需要測量是煙道內煙氣的溫度,盡管煙道直徑為4m,熱電偶或熱電阻插入深度1 m即可;
(4)當測量原件插入深度超過1m時,應盡可能垂直安裝,或加裝支撐架和保護套管。
四、其他常見問題
熱電阻和熱電偶有兩種安裝方式:螺紋和法蘭。如何進行選擇安裝方式?
安裝方式是更具現場實際需求安排設計。
一般情況下使用螺紋安裝比較方便實用。
法蘭安裝適用以下情形:
1、設備開口有講究(焊接,材質,強度)。如一些設備的開口都是法蘭引出的;
2、設備對測溫點增加外保護管(高溫,磨損,腐蝕)。這時安裝口會很大;
總之螺紋適合安裝時在現場開口。若設備不適合現場開口,則用法蘭的多。
有一種在法蘭上焊接螺紋凸臺的安裝形式,比較能兼顧兩種需要。